Technical Articles

技术文章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延长使用寿命:在线式微量氧分析仪日常维护要点

延长使用寿命:在线式微量氧分析仪日常维护要点

更新时间:2025-10-14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59
  在线式微量氧分析仪日常维护要点(聚焦延长使用寿命)如下:
 
  一、核心组件维护:传感器专项管理
 
  电化学传感器
 
  避免过载:禁止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氧(>1000ppm)或腐蚀性气体(如Cl₂、H₂S),否则会导致电极不可逆损坏。误接触后需立即用高纯氮气(99.999%)吹扫30分钟,再检测输出是否正常。
 
  电解液管理:每3-6个月检查电解液液位,若液位低于刻度线、浑浊或变色(如透明变棕黄),需立即更换同型号电解液(避免混用不同品牌),更换后静置2小时待传感器稳定再校准。
 
  透氧膜维护:每6个月检查透氧膜(如聚四氟乙烯膜)是否破损、变形或附着油污。若有污染物,用无尘布蘸无水乙醇轻轻擦拭;若膜破损,需整体更换并重新校准。
 
  氧化锆传感器
 
  温度控制:开机时确保升温过程平稳(避免骤热),关机后待温度降至室温再断电,防止陶瓷元件开裂。
 
  加热器与热电偶检查:每季度用万用表测量加热器电阻(通常50-100Ω),若电阻异常(如无穷大或接近0),需更换加热器;同时检查热电偶是否松动,若温度显示偏差超过±5℃,需重新校准或更换。
 
  氧化锆管清洁:每6-12个月(高粉尘环境缩短至3个月)拆下氧化锆管,用软毛刷或压缩空气(压力≤0.3MPa)清除管内外粉尘、积碳;顽固污渍可用5%柠檬酸溶液浸泡10分钟,再用纯水冲洗晾干,禁止用硬物刮擦管壁。
 
  顺磁式传感器
 
  防振动:避免剧烈振动(磁路偏移会导致精度下降),每周检查安装固定是否牢固。
 
  光学元件清洁:每3个月检查激光发射端、接收端镜片(或荧光探头),若有灰尘或油污,用专用光学镜头纸或无尘布蘸异丙醇沿同一方向轻轻擦拭,禁止用普通纸巾。
 
  二、气路系统维护:防泄漏、防污染
 
  泄漏检测
 
  每月进行一次气路泄漏测试:关闭分析仪,向气路内通入0.2MPa高纯氮气,关闭进气阀后观察压力变化,1小时内压力下降≤0.01MPa为合格;若泄漏,需检查接头(如卡套、螺纹接口)是否松动,更换老化密封圈(如丁腈橡胶圈,高温环境用氟橡胶圈),并重新紧固。
 
  过滤器清洁与更换
 
  前置过滤器(如PP棉滤芯、烧结金属滤芯):每2-3个月拆卸检查,若滤芯表面有明显粉尘、油污,需更换(高粉尘环境每月更换)。
 
  精密过滤器(孔径≤0.2μm):每6个月更换一次,防止标准气中的杂质污染传感器。
 
  冷凝水与杂质处理
 
  若样气含湿量高(如烟气、发酵气),需每日检查冷凝分离器的液位,及时排空冷凝水(避免水进入传感器,导致短路或电极失效);寒冷环境下,需开启气路伴热(温度设置5-10℃,防止冷凝水结冰堵塞管路)。
 
  三、校准与验证:确保测量精度
 
  日常校准
 
  每1-2周进行一次单点校准(用零点气校准零点),若零点漂移超过±2%FS,需进行两点校准(零点气+量程气)。
 
  定期全校准
 
  每3-6个月进行一次两点校准,校准后需记录校准数据(如零点偏移量、量程误差),若误差超过5%FS,需检查传感器是否失效,或联系厂家进行专业校准。
 
  校准气管理
 
  校准用标准气(如零点气99.999%N₂、量程气10/100ppm O₂)需在有效期内使用,每次使用前需排空钢瓶出口的死体积(打开阀门放气3-5秒),避免管路内残留空气影响校准精度;钢瓶压力低于0.5MPa时需更换。
 
  四、环境与操作规范:减少外部损伤
 
  工作温度与湿度
 
  工作温度建议保持在0-40℃,避免高温或潮湿环境;高湿环境(湿度>85%)可在设备内部放置干燥剂(如硅胶干燥剂,每月更换一次),防止电路板受潮短路。
 
  样气压力与流量
 
  样气压力需低于0.2MPa(推荐0.05MPa),过高的压力可能导致传感器损坏;样气流量控制在200-400毫升/分钟,流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测量精度。
 
  安装与防干扰
 
  确认设备安装牢固(如壁挂式设备的支架是否松动),避免振动导致传感器或气路接头移位;远离强电磁干扰源(如变频器、高压电缆),若无法远离,需为设备加装电磁屏蔽罩。
 
  五、长期停机与存储:防止性能退化
 
  停机前处理
 
  关机前用高纯氮气吹扫气路10分钟,清除传感器内的样气残留,避免电极或氧化锆管长期接触腐蚀性气体;断开电源后,将传感器密封在惰性气体环境中(电化学传感器需避免干燥,可保持少量湿润)。
 
  再次开机准备
 
  长期停机(超过1周)后再次开机时,需延长预热时间(比常规多30分钟),确保传感器温度稳定后再测量。
 
  六、数据与记录管理:追溯问题根源
 
  数据备份
 
  每月导出历史数据并备份,避免存储介质损坏导致数据丢失;检查通信接口(如RS485、以太网)是否正常,可通过上位机发送指令,确认数据传输是否稳定(若出现丢包,需检查线缆屏蔽或更换接口模块)。
 
  维护日志
 
  建立维护台账,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、内容(如传感器更换、气路泄漏测试、校准结果)、操作人员,便于追溯设备状态,及时发现潜在问题(如某传感器更换频率过高,需排查样气是否存在腐蚀性杂质)。
 
  七、耗材与易损件管理:提前规划更换
 
  传感器寿命评估
 
  电化学传感器使用1年以上、氧化锆传感器使用2年以上时,需通过多次校准确认精度是否达标,若频繁校准仍无法满足要求,及时更换传感器(超期使用会导致数据不可靠)。
 
  滤芯与干燥剂更换
 
  前置过滤器滤芯每2-3个月更换(高粉尘环境每月更换),精密过滤器每6个月更换;干燥剂(如硅胶干燥剂)每月检查状态,若硅胶由蓝色变为粉红色,需及时更换或再生(如加热活化硅胶)。
010-64801878
欢迎您的咨询
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
18611697209
微信联系
微信公众号
版权所有 © 2025 北京睿信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  备案号:京ICP备1905919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