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锈钢管线卡压式连接通过专用工具将管件与管材挤压咬合,形成刚性密封结构,广泛应用于建筑供水、燃气输送、工业流体系统。其密封性直接决定管线是否泄漏,若连接不规范(如卡压深度不足、管件变形)或长期受温度、压力波动影响,易出现密封失效。开展密封性验证需模拟实际工况,通过压力测试、泄漏检测等手段,全面评估连接点的密封可靠性。
一、验证前准备:奠定规范测试基础
样品与工具准备
选取与实际工程一致的不锈钢管材(如304、316L材质)、卡压管件(如直通、弯头),按标准流程完成卡压连接(确保卡压工具适配管径,卡压深度符合要求:如DN20管线卡压深度约4-6mm),制作3组平行连接样品(每组含5个连接点)。准备压力测试设备(如手动试压泵、压力表,量程为测试压力的1.5-2倍)、泄漏检测工具(如肥皂水、超声波泄漏检测仪),以及保温保湿设备(模拟温度波动场景)。
基础状态检查
目视检查连接点:管件与管材无明显变形、划伤,卡压部位压痕均匀(无局部未压合或过度压溃);用卡尺测量卡压后管径尺寸,确保收缩量符合规范(如DN15管线卡压后外径缩小0.5-1mm),排除初始连接缺陷导致的验证偏差。
二、核心验证流程:分场景测试密封性能
1.静态水压密封测试(基础验证)
模拟管线正常工作压力,检测连接点静态密封能力:
连接测试系统:将样品
不锈钢管线接入试压装置,关闭所有阀门,缓慢注水排净管内空气;
分级升压测试:先升至工作压力(如0.8MPa),保压30分钟,观察压力表读数(无压降为合格);再升至试验压力(工作压力的1.5倍,如1.2MPa),保压1小时,期间用肥皂水涂抹所有连接点(无气泡产生);
降压观察: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后,继续保压2小时,记录压力变化(压降≤0.02MPa为合格),避免因压力骤降导致的密封失效误判。
2.温度波动密封测试(环境适应性验证)
模拟管线运行中温湿度变化(如夏季暴晒、冬季低温),评估密封稳定性:
温度循环处理:将保压状态(工作压力)的样品放入高低温箱,设置温度循环程序(-20℃保持2小时→升至60℃保持2小时,循环3次),期间维持管线压力;
泄漏检测:每次温度循环后,用超声波泄漏检测仪扫描连接点(检测精度≤1×10⁻⁶Pa・m³/s),同时观察压力变化(无明显压降且无泄漏信号);
恢复检查:温度恢复至常温后,再次进行水压测试,确认密封性能无衰减。
3.动态压力冲击测试(抗干扰验证)
模拟管线突发压力波动(如水泵启停、阀门开关),测试连接点抗冲击能力:
冲击压力设置:通过试压泵向样品管线施加脉冲压力(从0快速升至1.2倍工作压力,再降至0,频率1次/分钟),持续100次循环;
实时监测:循环过程中用压力表记录压力曲线(无异常压降),循环结束后拆解1个连接点,观察密封面(无损伤、变形,密封圈无脱落或老化)。

三、验证结果判定与优化建议
判定标准:静态水压测试无泄漏、无压降;温度循环与动态冲击测试后,连接点无泄漏,压力波动符合要求,即为密封性合格;
优化方向:若静态测试泄漏,需检查卡压工具精度(如模具磨损导致压合不均)或管件质量(如密封圈老化);若温度波动后泄漏,更换耐温性更好的密封材料(如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圈);若动态冲击失效,调整卡压参数(如增加卡压深度),增强连接刚性。
不锈钢管线卡压式连接的密封性验证需通过“静态基础测试+环境适应性测试+抗冲击测试”,全面覆盖实际应用场景。验证合格的连接方式可有效避免管线泄漏风险,为供水、燃气等系统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保障。